整理剂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整理剂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山东水泥行业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高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5-24 10:49:36 阅读: 来源:整理剂厂家

山东水泥行业:在发展中调整 在调整中提高

“在发展中调整,在调整中提高”,作为全国水泥第一生产大省的山东,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背后付出的代价和努力是巨大的,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,也是历史性的。

2013年11月,位于济南章丘的山东交通水泥厂淘汰两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,并通过了省经信委淘汰落后产能检查验收。这是山东省淘汰的最后两条机立窑水泥生产线。至此,山东水泥行业圆满完成了省政府确定的2013年底淘汰全部机立窑水泥生产线目标,并提前两年完成国家下达的淘汰水泥落后产能的任务。

这是山东持续多年的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带来的行业大进步,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,标志着山东从此彻底告别立窑水泥,全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时代。

山东是我国传统水泥生产大省,曾经连续10多年保持全国水泥产量第一的纪录。这一荣耀曾经让山东十分自豪。但后来随着全国水泥产能的不断上升,国家开始宏观调控,全面淘汰落后产能,背负大量立窑产能的山东水泥行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。从“十五”开始,特别是“十一五”以来,山东水泥行业坚持在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同时淘汰立窑水泥,用市场自我调节加政府行政引导相结合的办法调整结构,同时通过等量置换等办法,宏观上实行总量控制,使山东水泥工业在发展先进和淘汰落后的矛盾中平稳过渡,成功实现突围。2006年以来,山东累计淘汰水泥熟料产能达9000多万吨。

“在发展中调整,在调整中提高”,作为全国水泥第一生产大省的山东,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背后付出的代价和努力是巨大的,取得的成就是令人瞩目的,也是历史性的。

“辉煌”的包袱

改革开放初期的1980年山东水泥产量571万吨,1990年达到1940万吨,第一个10年增幅2.39倍;2000年产量6570万吨,和20年前相比增幅10.5倍;2004年产量达到1.24亿吨,突破了亿吨大关;2006年达到了历史最高纪录1.65亿吨。改革开放后近30年中,山东每年的水泥产量增幅均大于全国同时段的平均增幅,人均水泥消费量也高于全国同期水平,并在长达10多年中连续保持全国水泥产量排名第一位。

立窑水泥由于投资少、建设周期短、见效快,在当时国民经济实力不强,对水泥工业投入少的情况下,便迅速发展起来。改革开放后的20多年中,立窑水泥一直担当着山东水泥工业的主力军。1978年到2003年,山东立窑水泥产量的比重一直在80%以上,1990年立窑水泥比重更是达到了93.9%。山东立窑水泥发展经历了两个最快的时期:一是改革开放初期,立窑水泥由1978年产量410万吨,到1985年的1011万吨,产量增长1.47倍;二是1990年~1995年即“八五”期间,立窑水泥产量增长1.74倍。由于改革开放带来经济大发展,同时由于立窑水泥工业本身经过几十年的发展,技术已经成熟,各种消耗大幅降低,生产成本逐渐降低,带来了立窑水泥工业的又一次大发展。

无可否认,在山东水泥工业的发展历史中,立窑水泥曾创造了许多辉煌。山东的立窑水泥一度是全国先进立窑的代名词,无论技术、产量、质量、能耗、效益、环保等各方面,一直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。原国家建材局曾多次在山东召开立窑水泥现场经验交流会,推广山东经验。山东也涌现了一批规模大、质量优,管理好的立窑水泥企业。其中沂州水泥集团在2005年拥有18台机立窑,年产量308万吨加上分公司产量,当年集团水泥产量达455万吨,成为全国的“立窑王”。2004年5月,全省有17家先进立窑企业,成为全国首批现代立窑八项指标达标企业,中国水泥协会立窑分会颁发了证书。

然而进入新世纪后,面对淘汰落后水泥产能,昔日的辉煌,成了包袱。

“山东不能拖全国的后腿”

“九五”末期的2000年,山东水泥产量6570万吨,而新型干法水泥不到1000万吨。发展与淘汰的任务十分艰巨。根据山东水泥行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,山东提出的结构调整思路主要是:“上大压小”,在发展中淘汰,用新型干法水泥逐渐替代立窑水泥。

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,山东水泥实验厂(山东水泥厂前身)曾建有一条1000t/d的国家试验生产线。代表当今世界水泥先进生产工艺的新型干法水泥在山东真正起步于1990年,鲁南水泥厂(现鲁南中联水泥有限公司)两条2000t/d生产线先后点火,年设计熟料能力130万吨。

进入新世纪,山东新型干法水泥发展步伐加快。除了国家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外,山东狠抓了水泥工业结构不合理的突出矛盾,推动了新型干法水泥的发展。2000年,全省共取缔、关闭和淘汰落后小水泥生产线310条,压缩落后水泥生产能力860万吨,为发展新型干法水泥腾出了宝贵的市场空间。2002年把支持企业上新型干法水泥作为工作重点,从技改资金、信贷和税收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,企业发展新型干法水泥的积极性空前高涨,当年全省建成及新开工日产2500吨以上新型干法线14条,一年建设的新型干法线超出了过去历年建设的总和。

山东全面进入新型干法水泥建设高潮是从2003年开始。当时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开始成熟,特别是国产化装备的出现,水泥吨投资成本下降,整个社会普遍看好水泥投资,其中既有传统水泥企业,还有电力、冶金、煤炭等行业以及中建材等中央企业,都纷纷加入到投资水泥行列。2005年山东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迅速达到50条,年熟料产能4310万吨,新型干法水泥比重41.61%。

新型干法水泥的大量建设,以及尚没有淘汰的立窑产能,使山东水泥产能庞大。2004年山东水泥产量达到1.24亿吨,突破了亿吨大关。2006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纪录1.65亿吨。这时候,山东水泥行业上上下下的压力是巨大的。

2007年1月14日,“山东省建材工作会议暨全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会议”在济南召开。这本是每年一次的行业例会,但这一届会议名称特别加上了"水泥工业结构调整"。这次会议上,山东省建材工业办公室主任王福江有一段令人振聋发聩讲话:“我们山东水泥产量虽然全国第一,但落后的水泥生产能力仍占60%,新型干法水泥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5个百分点,与浙江90%的比重相比差距更大,这与水泥大省的地位和作用很不相称。山东不能拖全国的后腿,我有责任也有义务对全国水泥工业的健康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。国家‘十一五’规划确定的目标是2010年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0%,而我们目前的比重只有40%多一点,要达到70%的目标任务还十分艰巨,我们一定要提高危机意识,在‘十一五’时期打一场攻坚战。”

2008年2月,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《山东省关停和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工作实施方案》,提出了坚持“上大”与“压小”紧密结合,坚持淘汰落后和调整发展紧密结合,积极优化水泥工业结构和布局的思路,要求全省在“十一五”末共淘汰立窑563座,淘汰熟料产能5344万吨。这一文件的出台,加上2009年国务院转发发改委等部门的38号文,直接带来全省“十一五”末淘汰立窑的高潮。

很快,山东各地淘汰落后水泥产能的工作在全省各地铺开,这期间,新闻媒体介绍各地淘汰落后产能的进展和做法的报道此伏彼起。一些地市还专门拿出资金,先后对主动淘汰立窑的企业提供经济补偿。2010年底,淄博市在全省全部淘汰立窑生产线,作为传统立窑水泥大市,为全省淘汰立窑做出了表率。

淘汰落后水泥中,山东还采用了“等量置换”的思路,一些水泥企业表现出了高度的自觉。2007年11月,枣庄中联水泥有限公司一次性集中爆破原安厦水泥的9条机立窑生产线,被誉为“中国水泥第一爆”。2009年8月山东申丰水泥集团一次性在三个现场同时爆破9条机立窑生产线。曾经的“立窑王”沂州水泥集团,先后主动淘汰全部18条机立窑生产线。这些当年山东的立窑水泥代表,如今都转型为新型干法水泥骨干企业。

在调整中实现优化提升

“十一五”期间,山东淘汰落后水泥产能、控制水泥总量成效明显。五年间山东共淘汰立窑水泥7600万吨。水泥产量继2006年达到历史最高纪录的1.65亿吨后,2007年、2008年均出现明显下降,分别为1.49亿吨、1.40亿吨;2008年,山东新型干法水泥比重首次超过立窑,成为山东水泥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;2009年水泥产量1.43亿吨,摘掉了连续十多年全国水泥产量第一的“桂冠”;2010年,全省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80条,年熟料产能8000万吨,新型干法水泥比重达到74.5%,完成了“十一五”水泥工业发展规划目标。

山东水泥工业结构调整,大企业集团发挥的作用功不可没。山水集团和中联水泥两大集团的发展壮大,对全省水泥行业兼并重组和市场集中度的提高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。山水集团最初确立“做大水泥主业”的发展战略,通过收购、划转等方式盘活了一些老企业,又沿胶济铁路“东进西扩、南北辐射”,形成济南、淄博、潍坊三大熟料基地,后在全省多地兴建了一批粉磨站,控制了一大片水泥市场;中国联合水泥以联合重组为主要方式,整合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水泥企业,在山东市场迅速壮大,并通过区域统一运营管理的形式,实现统一集控式垂直管理,提升了在山东市场的竟争力。目前中联、山水两大集团在山东境内拥有55条熟料线,产能6200多万吨,占全省60%以上。

通过持续多年的结构调整,山东从全国著名的立窑大省已跨入新型干法水泥大省的行列。近几年全省水泥产量一直控制在1.5亿吨左右的水平,行业效益一直处于稳中有升的良好状态。余热发电装置的广泛应用以及资源综合利用水平的提高,带动行业节能减排水平有了大幅提高;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稳步提高,企业管理水平和行业整体素质整体得到提升。2011年、2012年水泥行业分别实现利润98亿元和82亿元,2013年预计利润超过上年,均远高于2010年以前年度40亿元左右的利润水平,山东已实现水泥工业由大变强的跨越。

行业的进步,新的生产力诞生,付出的代价一定是旧的生产方式退出历史舞台,这是工业发展进程的必然。山东省建材工业协会副会长、水泥协会会长胡伟在总结全省水泥工业结构调整取得的成就时指出:“我们应该感谢全省立窑水泥企业的广大职工,他们识大体顾大局,牺牲企业和个人的利益,为整个行业发展方式的改变和进步做出了贡献;感谢广大地勘、设计、施工、监理、设备制造等单位,有了他们的付出,才有今天山东水泥工业结构调整的成就;还要感谢奋战在新型干法水泥企业的广大职工,正是由于他们的坚持和不懈努力,我们今天才能收获到结构调整的丰硕果实!”

这一切,必将被历史铭记!

混凝土搅拌站

办公软件

石雕水钵定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