整理剂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整理剂厂家
热门搜索:
技术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技术资讯

在希望的田野上破解谁来种田命题-【新闻】

发布时间:2021-05-28 12:08:47 阅读: 来源:整理剂厂家

在希望的田野上——破解“谁来种田”命题

民以食为天。

近年来,农村劳力大量涌入城市,在为城市建设添砖加瓦的同时,却造成青壮年劳力流失,一些土地无人耕种。

人们惊呼:还有谁来种田?谁来保护我们的饭碗!

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,一边是偏远山区的老农民为土地被撂荒抛荒而心痛和无奈,一边却是沿海县市种粮大户为找不到足够多的可耕土地而发愁。

解决这种“有地无人耕,想耕种却无地”的尴尬局面,土地流转是一把有效钥匙,将有效促成土地资源优化配置,实现农民、村集体和经营者等各方共赢的局面,进而保证粮食的有效供给和安全。

事实上,近年来,随着农村改革的推进,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落实,农业结构调整和效益农业的发展,已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种养大户、家庭农场、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

近日,记者走访部分种粮大户,看到这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已用实际行动告诉人们,未来谁种田,如何种好田。“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,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,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”的豪言壮语正逐渐成为现实。

东里村大量荒废的山陇田

人去田荒 留守老人耕不动的土地

陶潜《归田园居》云:“……开荒南野际,守拙归园田。方宅十余亩,草屋八九间……”千百年来,不断撩动着人们对于田园生活的向往。然而,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,农村青壮年外流,如今的乡村,虽仍可见方宅十余亩、草屋八九间,但却已无人开荒南野际,相反,耕地逐渐荒芜……

日前,记者来到闽中屋脊戴云山下的德化县赤水镇东里村,一个常住人口仅有百余人的村庄,折射泉州部分偏远山区土地无人耕种的现状。

78岁老人的四亩田 无人帮忙多数抛荒

已是冬日,过了农忙的季节。几名妇人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摘菜、施肥。午后,78岁的陈为汀在邻居的召唤下,一同来到老支书陈为业家中喝茶,聊起的仍是近期村子里的大话题:撂荒抛荒的山垅田,将以土地流转的形式租给种粮大户。

“当然好!非常支持!”陈为汀一家有七八口人,按照人均6分地算,他家有三四亩田地。十年前,陈为汀未曾想象过这些田地会有撂荒的一天,“我们祖祖辈辈都是种田的,以前恨不能一人多分一点田来种”,陈为汀和妻子靠着种田养大了孩子,孩子又培养了孙子……后来,儿子们为了给孙辈更好的生活,纷纷离开村子去了县城或城市工作、生活,留下年纪渐长的陈为汀和老伴,守着老家,守着这几亩田。

陈为汀家的田,有些在附近,有些在稍远的山坳里。“现在只能在附近的田种点粮食,远一点的,走不动啰!”早在十多年前,陈为汀就放弃耕种山坳里田地,“种了粮食常被野猪拱了,而且付出劳力多,收成又比平地里耕种的少。”其实最主要的是,没有人能够帮忙。每年春耕秋收,陈为汀都只能和老伴两人下田劳作。

陈为汀和老伴还养了些鸡鸭,在房前屋后的菜地里种时蔬、地瓜,“多少种一点儿,不图赚钱,就是自给自足,再给年轻人带回城里补补身子”。

1200人的村庄 仅120位老人留守

陈为汀的情况,并非个例。东里村的老支书陈为业介绍,东里村有1200多名户籍人口,然而留在村里仅120多名老人,“他们是村里的主要劳动力,但年事都偏高,几乎在60周岁以上”。在东里村,农民依旧依靠最传统的技术种植水稻。

今年67岁的陈能选,将离家较远的部分田地租给人家当鱼塘,专心打理好家门口的五亩田地,他说,这五亩田里,有三亩是亲戚的,“他们有的老了种不了,有的在县城不回来种,为了不让农田荒废,就把地给我种了”。

陈能选的两个孩子都在县城,每年春耕秋收时回家帮忙,“能回来帮忙已经很好了,现在的年轻人,即使在外赚不到钱,也不会想回家种田”。

“‘70后’不想回家种田,‘80后’不会种田,更不别提‘90后’了……”经过十余年城市化的影响,东里村的老人似乎逐渐接受了农田荒芜的事实,但过惯了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子的他们,想到逐渐废弃的农田,仍有不舍,所以他们还在劳作,“只要还干得动,就继续种点田……”

« 1 2 3 4 5 »

烟台西服设计

连云港制作职业装

东营职业装设计

达州定制工服